雨留茅店宿,晴渡太行西。
暮霭连村落,浮泥滑马蹄。
开窑新土屋,塌岸古河堤。
客路行人少,千山尚鼓鼙。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翻译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偃师道中”就是要求翻译这首诗,然后把握诗歌的大意,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要重点翻译诗歌中的难词、难句。另外,对诗句的理解赏析是诗词鉴赏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答案】
译文:
雨后茅草屋中住宿,晴天渡过太行山西边。
傍晚时雾气连成村落,泥泞滑溜了马蹄。
新挖的窑洞盖着新土,倒塌的河堤露出古河床。
客路人烟稀少,千山依旧战鼓声。
赏析:“雨留茅店宿,晴渡太行西。”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雨留茅店”,点出此行是在雨天中度过的,暗示此行之途多艰险;“晴渡太行西”说明此行又是在晴朗天气中完成的。两句一写旅途艰辛,一写途中景色,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旅程图景。
“暮霭连村落,浮泥滑马蹄。”颔联写诗人所经之地,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云雾缭绕,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而此时又下起了泥泞的小雨,使马蹄难以前行,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困顿与无奈。
“开窑新土屋,塌岸古河堤。”颈联描绘了一幅画面,即诗人来到一个新挖掘的土窑前歇息。同时,也描绘了一处坍塌的河堤,诗人由此联想到古代的战争,暗含了对历史的感慨。
“客路行人少,千山尚鼓鼙。”尾联写到了旅人稀少,只有千山回响着战争的鼓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