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清
经一碗泉二首其一 赏析严金清古诗艺术之美 1. 诗句原文 远别伊吾整策西,苍茫野色暮云低。 雪泥何处留鸿爪,沙碛频年破马蹄。 塞草春风萌不动,戍灯映月影常迷。 轮台总在天山外,烽靖无烦羽檄飞。 2. 译文注释 - 远别伊吾:离开伊吾地区,整备策略向西行。 - 苍茫野色:广阔的田野景色,傍晚的云层低垂。 - 雪泥:指路上的脚印,留下的痕迹。 - 沙碛:沙漠地带。 - 戍灯
海上传闻建将坛,男儿何日壮心安。 雕旗影卷三边月,铁笛声销万幕寒。 荒陇驼鸣声飒飒,孤村鸡唱夜漫漫。 卧龙此日如重起,忍使东南草木残。 译文: 在海上传说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将军的祭坛。男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壮志,心中不再有烦恼? 旗帜的影子卷起了月亮,铁笛的声音消散了寒冷。 荒芜的山丘上,骆驼的叫声飒飒作响;孤独的小村庄里,鸡啼声绵延不断。 像卧龙一样的英雄,今天如果能再次崛起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一意,写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求。首联“经戈克腾木感怀”点题,以“经戈克腾木”暗喻战乱;颔联“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写战乱之苦,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颈联“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尾联“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写诗人忧心忡忡之情。此诗为作者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忧虑。
注释: 风尘仆仆复如何,如许春光客里过。 谋国渐忧耆旧少,谈心差喜故人多。 天边空洒孤臣泪,海上谁挥落日戈。 济世才须经百炼,吾侪虽困莫蹉跎。 译文: 我身经沙场,风尘仆仆,怎堪回首故乡的春天。 国家需要我,但年长的官员太少,与老朋友们谈心时感到很高兴。 在天边,我只能独自流泪,海上谁能挥舞着落日的战戈? 要治国平天下,必须要经过磨练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即使困顿也请不要浪费时间。 赏析: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⑵廿(nián):二十年。飘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身世不定。 ⑶逆旅:旅店。 ⑷寒食雨:寒食节下雨的天气。 ⑸三边:指北方边境地区。 ⑹连畦燕麦:连续的田地里长满燕麦。 ⑺异服胡姬:穿着不同服装的胡族女子。 ⑻落寞(mò):失意,不得意的样子。 ⑼平原驰马气犹雄:在广阔的原野上奔驰的气魄依然豪迈。 【译文】 二十年来身世飘零像蓬草,佳节多遇客居他乡时。
第一首 万山濯濯色苍凉,满目风沙道路长。 半郭田庐环活水,一丛林树带斜阳。 火州城近春方暖,玉塞人来鬓易霜。 块垒填胸何处吐,侧身天地两茫茫。 注释: 1. 万山濯濯色苍凉,满目风沙道路长。 万山:指无数的山峦。濯濯:草木茂盛的样子。色苍凉:颜色呈现出苍翠、萧瑟的意味。满目:眼前所见。风沙:指风吹来的沙尘。道路长:旅途遥远。 2. 半郭田庐环活水,一丛林树带斜阳。 半郭:一半的城墙或土地。田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清明时节寄居在火州,我来到易念堂大令的家中。雪泥鸿爪共天涯,为遣离愁酒量加。佳节清明逢客路,故园儿女卜灯花。囊中诗满收风景,镜里颜凋感岁华。济世诸君终有策,治安应胜贾长沙。 注释: 1. 雪泥鸿爪共天涯:雪地上的泥迹就像鸿雁的爪印,它们共同出现在天涯海角。 2. 为遣离愁酒量加:为了排遣离别之愁,我将增加酒量。 3. 佳节清明逢客路:在清明这样的佳节,我走在通往客店的路上。
三月二十九日,我与徐汉卿、易念堂、刘伯莼、陈晴陔等几位大官,还有黄庆生副戎一起出城二十里,游玩葡萄沟。这里的山环水抱,柳暗花明,特别有名的就是葡萄藤,蔓生陇畔,十几里没有空地。我们登上农家的小楼喝茶聊天,眺望景色,感到非常快乐。 相约春游同出城,驱车浅草马蹄轻。 花迎远客都含笑,犬吠生人不住声。 桑柘半村阴未密,葡萄十里蔓交横。 小楼也适登临兴,山色溪光照眼明。 逐句释义: 相约春游同出城
注释: 1. 杖剑一身辞白屋:拿着剑,告别平民百姓的家。 2. 乘槎万里溯黄河:搭上木筏,渡过黄河,到达远方。 3. 频年行役劳车马:多年奔波在外,劳累的车马。 4. 到处登临寄啸歌:到各处游览,以歌唱来寄托情怀。 5. 筹笔会当书露布:筹划着写篇文章,发表在朝廷之上。 6. 囊钱终得买渔蓑:积攒一些钱,最终能购买到鱼网。 7. 嗟余苏季貂裘蔽:感叹自己像苏武那样被貂皮大衣遮挡住。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点要求,“赏析”,即对诗中精彩语句或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评价。 “塞上中秋口占”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全诗的主旨句,点明了这首诗作的背景、内容及作者的感情。首联“频年惯看天山月,此夕情怀却不同”,意思是说:多年习惯了看天山的明月,今夜的情怀却和以往大不相同。这里用一“惯”字写出了诗人对天山月久已熟悉,但今夜看到它却感到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