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谁堪借箸谋,年来懒上仲宣楼。
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
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
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一意,写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求。首联“经戈克腾木感怀”点题,以“经戈克腾木”暗喻战乱;颔联“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写战乱之苦,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颈联“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尾联“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写诗人忧心忡忡之情。此诗为作者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忧虑。

【答案】

①“举世谁堪借箸谋”“仲宣楼”借指诸葛亮,诸葛亮曾自比于管仲、乐毅,此处用其典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②“地无草木春何在”“仲宣楼”借指诸葛武侯,武侯北伐中原,未能成功,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忧虑;③“野有旌旗夜不收”“仲宣楼”借指诸葛武侯,武侯北伐中原,未能成功,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忧虑;④“民隐尚期循吏恤”“庙堂求”指朝廷求贤纳士,诗人希望有德才兼备之人能够辅佐朝廷,治理国事,使天下恢复太平;⑤“纶扉更作狂澜障”“庙堂求”指朝廷求贤纳士,诗人希望有德才兼备之人能够辅佐朝廷,治理国事,使天下恢复太平;⑥“极目东南万里愁”意为:远望东方,心中充满忧虑,担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安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