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惯看天山月,此夕情怀却不同。
秋色平分千里外,旅愁都付一杯中。
客衣夜透空庭露,戍旆高翻大漠风。
直欲乘槎傍牛斗,陶然长醉广寒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点要求,“赏析”,即对诗中精彩语句或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评价。
“塞上中秋口占”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全诗的主旨句,点明了这首诗作的背景、内容及作者的感情。首联“频年惯看天山月,此夕情怀却不同”,意思是说:多年习惯了看天山的明月,今夜的情怀却和以往大不相同。这里用一“惯”字写出了诗人对天山月久已熟悉,但今夜看到它却感到新奇;一个“却”字表明今宵的月色与往日有所不同,诗人对此有独特的感受;“此夕”指的是今夜,“却”就是“不”。这两句写诗人多年来习惯了欣赏天山月的美丽,但今夜的月色却使他感到新奇,也表达了他今夜的心情与众不同,别有一番滋味。颔联“秋色平分千里外,旅愁都付一杯中”,意思是:秋色平分千里外,旅愁都付一杯中。这是说:秋天的景象在千里之外展开着无边无际的画卷,而自己的羁旅之愁则全都融入酒杯之中。颈联“客衣夜透空庭露,戍旆高翻大漠风”意思是:客舍的衣衫在夜晚里被露水打湿了,戍楼的旗帜随风飘扬在广袤的大漠之上。这是说:夜深人静,诗人久久不能入睡,他穿着一件客衣躺在庭院中,被秋夜的凉露打湿了衣衫。他看到那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的戍楼旗帜随着大风在辽阔的沙漠上空翻滚,不禁为这壮阔的边塞风光所感染。尾联“直欲乘槎傍牛斗,陶然长醉广寒宫”意思是:我真想乘坐神船飞越银河去拜访牛郎织女,在广寒宫里尽情地痛饮美酒。这是说:诗人看到这辽阔壮丽的边塞风光,不由得产生了强烈的联想,他想到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他想到神话传说中的银河,于是他便想:“我真想乘上神船飞越银河去拜访牛郎织女,在广寒宫里尽情地痛饮美酒。”这里的“长醉”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也表现出他对离别的不舍,更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热爱之情。
【答案】
“频年惯看天山月,此夕情怀却不同。秋色平分千里外,旅愁都付一杯中。客衣夜透空庭露,戍
旆高翻大漠风。直欲乘槎傍牛斗,陶然长醉广寒宫。”
赏析:
首句“频年惯看天山月”,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背景。天山月自古以来就有诗家歌咏,如李白、王维的《子夜
听卢侍御琵琶》中有句“玉柱斜通鸾镜里,银潢斜挂水晶宫”可证。天山月不仅美丽而且皎洁明亮,如王维在
《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天山月写得如此明亮,可见其对天山月的喜爱。第二句“此
夕情怀却不同”,说明这次的月色与以往不同。诗人多年习惯于欣赏天山月的美丽,但今夜的月色却使他感到新奇,也表
达了他今夜的心情与众不同,别有一番滋味。第三句“秋色平分千里外”,“秋色平分”是说秋色覆盖了千里之外。
这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天山月普照千山万壑;虚写是说天山月普照着千里之外的人们。“千里外”,即
指边关。这一句既点出时间是在秋天,又暗寓诗人的羁旅之思。第四句“旅愁都付一杯中”,“旅愁”是游子思乡
之愁,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共同的忧愁。“都付一杯中”是指诗人将这种忧愁全部寄托在这杯酒中,借酒消愁。
第五句“客衣夜透空庭露”,是说诗人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以致客衣尽湿,满院飘香。这句既点明时间是夜,又
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因为天山月的皎洁明亮,所以诗人才会彻夜难眠。“客衣”一词,既写出了诗人身份的客居之感,也
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第六句“戍旆高翻大漠风”是说戍楼上旌旗猎猎,大漠上的风吹得旌旗猎猎作响。这是实写
,是边关的雄壮景象。第七句“直欲乘槎傍牛斗”,是说他想乘坐火箭渡过天河去见牛郎织女。这是虚写,是诗人想象
中的浪漫之思。第八句“陶然长醉广寒宫”,是说他想在大漠上畅饮美酒,长醉于广寒宫。这是诗人想象的豪放之
情。整首诗歌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