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清
【注】1、宿伏城驿:在河南省南阳市西,是通往洛阳的要道。 2、征尘扑面:指尘土飞扬,形容旅途劳顿。马蹄轻:指马走得快,走得轻松。 3、志士当为知己用:有才能的人应当为国家所用。 4、奇才须要折磨成:杰出的人才需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成材。梁园:东汉末年名流梁鸿和妻子孟光隐居的地方。 5、荒驿三更旅客情:夜晚在驿站中住宿的旅客。 6、薄暮马烦人亦倦:黄昏时马又累又困,人也感到疲倦。停骖
出都留别同人 回望都门曙色新,关山逦递入西秦。 纵横辙迹迷官道,羞涩行囊伴客身。 旅枕尚余乡国梦,征衫还带帝京尘。 春明此别何年到,旧雨多情握手频。 注释: 都门:指京都长安。回望都门曙色新,意思是在清晨的曙光中回头看着都城的大门,发现它呈现出一种新鲜的色彩。 关山:指的是通往西域的道路。逦递:绵延曲折。西秦:古时对西方的代称,这里泛指西边的边陲之地。纵横:交错纵横,形容道路复杂多变。辙迹
【注】秦衡荪:唐代诗人,有《山水小景》诗。 【赏析】此诗描绘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起笔写“云”,云彩飘忽不定,忽聚忽散,忽上忽下,忽近忽远,仿佛在山中游动,又像要停下来似的,但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两句以“云”为题,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云雾缭绕、变幻无常的自然景观。 颔联“波平不觉流”一句,以水作比,形象地写出了山间溪流平缓而悠长。 颈联“山亭低似笠
【注释】 杏村:人名。绘溪山于扇头:描绘画上山水。自谓得意之作:自以为很得意的作品。余既赞赏,不可无诗:既然已经赞赏了,不能没有一首诗。题款尾:题在扇子上的字句的末尾。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画。首联“风景溪山丽,青青草色齐”,写诗人看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后,不禁赞叹不已,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颔联“板桥春水满,村市酒帘低”,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美景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注释】 书檠:用来照明的书灯。此句意谓,有了这盏灯,才能领略读书的情趣。 知:了解。 挑:挑取、挑选。 月明:指月亮明亮,这里比喻读书的兴致。 凭:倚靠。伊:指灯。 留:留下。 伴:陪伴。三更:深夜。 影自清:指灯光下的影子自然清朗。 萧斋:冷寂空荡的书房。 萧:寂静。 人寂寂:人声沉寂。 掩卷:收起书卷。 虫声:指蟋蟀叫声,一种凄清的声音。此句意谓,在寂静的书房里,我收好书籍
过赵州,战国苏秦受印绶处。 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 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 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 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 注释: 1. 过赵州:经过赵州这个地方。 2. 战国:指战国时期,一个历史时期。 3. 苏秦受印绶处:这里指的是苏秦在赵国被封为宰相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赵州。 4. 伏诵:默默地诵读、学习。 5. 阴符:一种古代的兵书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写诗人清晨骑马出发,天已破晓;颔联写诗人行至邯郸时,南来的故国依稀可辨,西去的云山次第可见;颈联写诗人在旅途中偶见鸿爪,听到鸡叫,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和归期;尾联写诗人因害怕夜晚不能成眠而特意向友人借来仙人枕,希望借助仙人枕使自己安然入梦,以消除旅途的不安。 【答案】 译文: 清晨,斜月疏星,玉漏残滴,平明策马过邯郸。南来的故乡隐约可见,向西望去云山连绵不绝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在描述旅途中的艰辛和无奈。以下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轮蹄仆仆几时休,风雨重峁动旅愁。 轮子和蹄子不停地奔波,何时才能停止?风雨中,我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 2. 懒仆贪眠频倚枕,疲驴无力各垂头。 懒惰的主人贪恋着睡眠,频繁地倚靠枕头。疲惫的驴儿无力地垂下了头。 3. 家庭况味何堪忆,知己恩情未易酬。 家中的情况令人难以回忆,而朋友之间的情谊难以回报。 4.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淇县道中的感受。下面我将逐句翻译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平沙极目草凄凄,东望乡关路欲迷。 注释:广阔的平原上,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荒凉的草地;我向东望去,故乡的路途让我感到迷茫。 赏析:诗人站在宽阔的平原上,目光投向远方,眼前是一片凄凉的草原,他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因为他正面临着离别家乡的痛苦时刻。 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 注释
【注释】 岩壑云深古木齐,轻装策马远盘跻。 三边屏障资形胜,万姓田园赖涧溪。 村落鸦归疏树冷,寺楼钟动夕阳低。 知求民隐非行乐,父老壶浆夹道提。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博格达山游览时作的。博格达山是乌鲁木齐市北面的一座大山,海拔二千多米,有“西域名山”之称。诗人登上山顶俯瞰群山,看到山下的乌鲁木齐市景色,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色。首句中的“岩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