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
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
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
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
过赵州,战国苏秦受印绶处。
伏诵阴符志不群,果然挟策动时君。
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气于今震赵军。
七国纵横三寸舌,千年事迹一碑文。
我来忽有升沉感,立马旗亭落日曛。
注释:
- 过赵州:经过赵州这个地方。
- 战国:指战国时期,一个历史时期。
- 苏秦受印绶处:这里指的是苏秦在赵国被封为宰相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赵州。
- 伏诵:默默地诵读、学习。
- 阴符:一种古代的兵书,据说是黄帝时期的军事家黄石公所著。
- 志不群:志向与众不同。
- 果然:果然如此。
- 挟策:拿着策略、计谋。
- 时君:当时的君王。
- 金裘:指贵重的皮衣。
- 悲秦道:感慨秦国的道路。
- 意气:豪情壮志。
- 七国: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
- 三寸舌:形容辩论技巧高超的人。
- 千年事迹: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事迹。
- 碑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用来纪念死者或者重要事件。
- 升沉感:感受到世事的起落、变化。
- 旗亭:古代酒楼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战国时期苏秦受封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战国时期英雄人物的风采,以及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变迁、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