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全诗如下:
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南山观夕阳时的所见所感。夕阳下的景色被描绘得色彩斑斓,而山间的树木仿佛也在随着阳光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黯”、“晴”和“明灭”等词用得十分传神,既写出了夕阳的温暖,又表现了山林间光影的交错和变幻。
诗人通过“此中意无限”来表达他的感慨和思考。他似乎有许多想法想要与人分享,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要与开士说”中的“开士”可能指的是一位修行的高僧或者智者,诗人希望通过与他的交流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诗的最后一句“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希望有一个知己能够陪伴在他的身边,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湖光山色,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友情的渴望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是宋之问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