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诗

缑山连嵩岑,近带洛阳陌。
洛京游宦子,不知虚直宅。
北入养龙溪,势如夏云积。
褰涉穷水府,跻攀倚霞壁。
柽栝穿虹𡸣,萝茑曳金碧。
崟嵚天盖小,路转石门窄。
还顾杳亏蔽,前瞻浩攒𤤐。
态繁赏屡移,形变魂方惕。
洞隐息心士,源潜度世客。
渔樵或迷途,志刻述往迹。
安仁寔载诞,子晋曾所历。
王元拜隐侯,吾祖挹仙伯。
永兴白华感,久列丹台籍。
弊庐对石堂,虚坐留玉舄。
洎余爱羽化,洗心向禅寂。
志结颜始红,岁阑发已白。
愧无兼济美,独营弱丧魄。
归来缉衰暮,敦本事膏液。
始愿期傥从,挥手弄烟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缑山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下面将围绕其创作背景、内容与特点进行详细解读: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字延清,号少连。他出生于汾州,但具体籍贯有争议,有人认为是虢州弘农。他的才华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曾赋诗于龙门,受到众人称赞。
  • 作品流传:《缑山诗》作为宋之问的一部分作品,流传至今。尽管现存的《缑山诗》篇幅较短,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不容小觑。在古代文学中,这类诗作常被视为文人对自然美景抒发情感的典范。
  1. 主要内容
  • 描写景象:《缑山诗》通过描绘缑山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洛京游宦子,不知虚直宅”反映了诗人身处政治中心却感到迷茫和孤独的情感。
  • 意境深远:通过对洛阳陌上景物的描述,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空灵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缑山诗》的语言凝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布局:这首诗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登高望远到深入探访,再到返回平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视觉和情感流动过程。

《缑山诗》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通过对《缑山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及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