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闷》是明末清初女文学家董小宛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于崇祯十五年,反映了当时诗人因恋人冒辟疆未能兑现承诺而深感焦虑的情绪。诗中通过“独坐红窗闷检书”,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中反复审视书信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思念和内心煎熬。诗作情感深沉而细腻,语言简洁却不失力量,充分体现了董小宛作为女性作家的才华。下面将介绍更多与《书闷》相关的内容:

  1. 创作背景:董小宛是明末清初的女文学家,她的生平和创作活动都充满传奇色彩。据传她曾与明朝文人冒辟疆有过一段深厚的情感纠葛,但最终未能修成正果。在这段未能成行的恋情中,董小宛经历了无尽的等待和失望,这种情感的积累最终化为诗歌中的深情表达。诗作创作之时,董小宛已步入中年,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冲击使她的内心世界异常复杂。

  2. 艺术特色:此诗以简驭繁,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寥寥数语便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无遗。《书闷》的构思巧妙,通过对日常动作的描写——如“独坐红窗”和“双眉终日未能舒”——来反映主人公的内心焦虑与无奈。诗中的“芳容销减何人觉,空费朝朝油壁车”,更是深刻表达了董小宛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得到回应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刻,正是董小宛诗歌魅力所在。

  3. 历史影响:《书闷》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情感表达也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期待与绝望,成为后世研究女性文学和情感心理的重要参考。同时,董小宛的其他作品,如《晚晴簃诗汇》中所收录的多首诗歌,也为后人了解这位才女的文学成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 文化意义:《书闷》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董小宛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挣扎和彷徨。

《书闷》作为董小宛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更在情感层面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董小宛深邃的情感世界,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