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听云和奏凤嘈,偶题诗句亦牢骚。
那堪易过春如驶,常觉难期雨似膏。
锦埭几曾搴睡鹤,玉盘将次荐含桃。
动关愁绪萦心所,谁道安禅却可逃。
闷
懒听云和奏凤嘈,偶题诗句亦牢骚。
那堪易过春如驶,常觉难期雨似膏。
锦埭几曾搴睡鹤,玉盘将次荐含桃。
动关愁绪萦心所,谁道安禅却可逃。
注释:
①“闲”指无聊、无事可做。
②“牢骚”指发牢骚、抱怨。
③“那堪”指哪能忍受得了。
④“春如驶”比喻春天来得快,就像行驶在道路上一样。
⑤“难期”指难以预计、不能确定。
⑥“锦埭”是古时的一种地名,位于今浙江嘉兴一带。
⑦“玉盘”是古代的器皿形状像玉盘,常用来盛食品。
⑧“含桃”是一种果实,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满和郁闷。首句“懒听云和奏凤嘈”,诗人表示懒得听那些嘈杂的音乐,可能是因为他的心情并不想被这些声音所干扰。而第二句“偶题诗句亦牢骚”,诗人突然想到了自己写诗,这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的方式。接下来的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那堪易过春如驶”,诗人感叹春天的迅速到来让人感到无奈和无力。“常觉难期雨似膏”,诗人则表达了对雨水的期望,希望它能像药膏一样滋润大地,但他又担心这种期望无法实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
接着诗人转向了自己生活的环境,“锦埭几曾搴睡鹤,玉盘将次荐含桃”。这里,诗人回忆起曾经在锦埭(一个地名)上看到过的一只睡觉的鹤,以及在玉盘中摆放着的含桃。这些景物都是诗人曾经经历过的美好回忆,但如今它们却让诗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哀伤。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动关愁绪萦心所,谁道安禅却可逃。”诗人问自己,这种忧愁的情绪能否通过修行来摆脱呢?然而他又自嘲地说,谁知道呢?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烦恼的深深忧虑和无力感。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即人们常常感到无奈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