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嫣香已乱纷,东皇催试送春文。
生憎轻絮萦愁绪,无那终风翳野氛。
泼刺鱼跳依藻见,栗留莺语隔林闻。
拟将书史消闲闷,触目时惭古圣君。
【解析】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查诗句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在通晓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来分析。
(1)
本诗首联,“红雨嫣香已乱纷,东皇催试送春文”,这两句是写暮春时节的景象,诗人面对满园的落红,感叹春天的易逝。“红雨嫣香已乱纷”,写的是红雨中花的香气,“嫣”为红色,“红雨”指落花,而落花的香气也因雨的浸润而更加馥郁。“乱纷”二字写出了落花飘舞之态,也写出了落花之多、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东皇催试送春文”,这里所说的“东皇”指司春之神,也就是主管春天的神。“催试”就是催促着让花朵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送春文”则是指春天到来时所发出的信息,也就是春天来临的标志。诗人在这里以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比作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生命体,用它来象征生命、希望和活力,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颔联“生憎轻絮萦愁绪,无那终风翳野氛。”这句诗的意思是:厌恶轻薄的柳絮缠绕着我心头的愁绪,讨厌那狂风遮住了田野上弥漫的烟雾。这里的“生憎”一词表明了诗人对柳絮的厌恶之情,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厌恶又有喜爱,因为柳絮随风飘飞,轻盈飘逸,给人以美感。“无那”一词则表现了诗人对狂风的讨厌,因为狂风会吹散美丽的风景,使一切变得面目全非。“翳野氛”即遮天蔽日,形容风力强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
颈联“泼刺鱼跳依藻见,栗留莺语隔林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水族跳跃追逐着水中的藻类,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从树林传来。“泼刺”一词形容鱼的活泼跃动的状态;“粟留”一词形容鸟叫声清脆悠扬的样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群鱼儿在水中跳跃着追逐着藻类,一群鸟儿在树林里欢快地鸣叫着。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尾联“拟将书史消闲闷,触目时惭古圣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想借翻阅书籍来消磨我的闲暇时光,看到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想到了古代圣贤们的伟大成就。“拟将”一词表示打算,打算做什么。“消闲闷”指消解心中的无聊与郁闷情绪。“古圣君”即古代的圣人君主,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古人伟绩的敬仰之情。
【答案】
译文:
红雨嫣香已乱纷,东皇催试送春文。
生憎轻絮萦愁绪,无那终风翳野氛。
泼刺鱼跳依藻见,栗留莺语隔林闻。
拟将书史消闲闷,触目时惭古圣君。
赏析:
首联,写暮春时节的景色。红雨洒落在花瓣上,使花瓣沾上了点点红色的胭脂,显得娇艳欲滴。落红铺满了地面,使得地面呈现出一片鲜红的颜色,宛如一条条红绸带铺陈开来。春光明媚的天气下,万物都沐浴在这温暖的气息中,就连空气也似乎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此时的天空中正有一只喜鹊在飞翔,它在天空中盘旋着,发出欢快的叫声,仿佛是在为春天的到来欢呼雀跃。
颔联,写诗人对春天的感慨。诗人看见那飘舞的柳絮,心中不禁生出厌恶之感。他厌恶柳絮在空气中飞舞时带来的烦恼,也厌恶那大风刮起时带来的恶劣天气。春风拂过,使得万物生机勃勃,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事。诗人看着那些被风吹得四处乱飞的柳絮,心里十分烦躁。同时,他也讨厌那种无法阻挡的大风,因为它会破坏美好的景色。
颈联,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看见一群鱼儿在水中跳跃,它们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着,好像在欣赏着自己周围的一切。而远处树林里的小鸟们也在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传遍整个山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气氛。这幅美丽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使人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
表达诗人想通过阅读来打发时间的愿望。他想要通过阅读来消磨自己的闲暇时光,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解脱。然而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他又觉得自己不如古代的圣贤们伟大,因为他们有着伟大的成就,能够为人类做出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