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河干枕,青青柳向城。
万民孳益庶,百室数犹盈。
总藉衣食养,安能粟帛赢。
怜他瞻仰切,几里步随行。
【注释】
过:路过。青县:古县,今属河北。
枕:依傍、靠近。青青柳:柳树青青。
孳益庶:繁殖生息的人多。
总藉:总依靠。衣食:饮食衣服。
安能:怎么能够。粟帛:谷粟和丝帛,泛指财物。
瞻仰:仰望敬仰。
几里步随行:走几步路就跟着你(指跟随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青县时所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过”字领起全篇,“怜他瞻仰切”一句是诗眼。
第一联“古县河干枕,青青柳向城”,写的是青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河干枕”是说黄河之水从县城东边流过,河水在岸边流淌,把土地冲刷得十分平坦,就像一块巨大的枕头一样。而“青青柳向城”则写出了河边的柳树郁郁葱葱,向县城伸展过来,与县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致。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青县的自然景观,也写出了诗人对青县的喜爱之情。
第二联“万民孳益庶,百室数犹盈”,写的是青县的人民生活状况。这里所说的“万民”指的是整个青县的居民,而“孳益庶”则是指他们繁衍生息的人多,生活的富裕。这里的“百室”则是指每户人家都有很多的孩子,生活得很富足。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青县的人民生活状况,也写出了诗人对青县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总藉衣食养,安能粟帛赢”,写的是青县的人民生活状况。这里所说的“衣”和“食”,都是指人们的饮食穿衣;而“粟帛”则是指谷米和丝帛等贵重物品。这里的“总藉衣食养”则是指青县的人民都靠这些生活必需品来维持生计。而“安能粟帛赢”则是指青县的人们并不依赖这些东西来发财致富。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青县的人民生活状况,也写出了诗人对青县的赞美之情。
第四联“怜他瞻仰切,几里步随行”,写的是诗人对青县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之情。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对青县人民的关心和关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怜他”则是指诗人对于青县人民的同情;而“几里步随行”则是指诗人愿意亲自去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表示自己的关心和敬意。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青县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也写出了诗人的高尚品质。
整首诗通过描绘青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青县人民的赞美之情和对青县人民的关心和关注。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也展示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青县的佳作,也是一首表现诗人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