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杜甫的一生颇为坎坷,曾因政治斗争而多次遭贬,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原文: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
新作湖边宅,远闻宾客过。
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
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诗意解析:
- 碧草逢春意:这里的“碧草”指的是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草地,而“春意”则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春天到来时的生机与活力。
- 沅湘万里秋:沅湘指的是湖南的沅江和湘江,秋天时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这里的“秋”不仅仅是季节的象征,也暗示了秋天特有的萧瑟和收获。
- 池要山简马:“池要”可能是指某个池塘或水池,而“山简马”则是一种古代的军事策略,意在利用地形和资源来防守。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描绘一个战略位置优越的地点。
- 月净庾公楼:“庾公”可能是指庾亮,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而“楼”则是庾亮的居所。这里的“月净”意味着月光明亮,而“庾公楼”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 磨灭馀篇翰:这里的“翰”指的是书写用的毛笔,而“磨灭”则意味着这些作品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磨损和遗忘。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作品的怀念和珍视之情。
- 平生一钓舟:这里的“钓舟”象征着诗人的生活方式和他对于自然的追求。他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钓鱼的乐趣,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高唐寒浪减:高唐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诗人的故乡。在这里,“寒浪减”意味着那里的水波不再那么汹涌澎湃,可能是因为天气变暖或者水位下降。这句诗表达了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 仿佛识昭丘:昭丘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诗人用来象征某种精神或理想的场所。这里“仿佛”表示一种模糊而美好的感觉,而“识昭丘”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刻印象和认同感。
- 新作湖边宅:这里的“湖边宅”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湖边新建的住所。新宅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变化,也可能代表着诗人对于家园的重视和爱护。
- 远闻宾客过:这里的“宾客”可能是指来访的朋友或客人。诗人可能因为新建的湖边宅而吸引了一些访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交生活的重视和期待。
- 自须开竹径:这里的“竹径”可能指的是一条由竹子建成的小径。诗人可能喜欢这样的环境,因为它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
- 谁道避云萝:这里的“云萝”是一种植物,它生长在高处,常常被用来象征高远和纯洁。诗人在这里可能表达的是对自己追求高洁品格的决心和信念。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经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