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
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是汉语中的一个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其本义为船,且作为部首出现在多个与船只相关的字中。《说文解字》中描述:“舟,船也。”。在古代,舟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式类似于小船的形状。这个字在古籍中除了表示船外,还可以活用作动词,如渡河或用船运载。

从字形上看,“舟”的古字形就是一条小船的形象。这种象形的造字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事物深刻的观察和理解。此外,舟作为一个姓氏,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名字中的“和”字,就与“舟”有关,体现了海上航行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舟”字也常常被用来象征和表达某种情感或意境。《楚辞》中的“乘舲船余上沅兮”,便是通过“舟”字来传达诗人乘船顺流而下,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景。而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我行其野,芃芃黍苗。我舱其香,薄薄暮霭。我行至今,雨雪霏霏。我徂何之?瞻彼淇奥。”诗中的“我行”即指乘坐舟楫而行,反映了古人对舟楫交通工具的喜爱和依赖。

“舟”字不仅用于表达实际的交通工具,还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漂泊和旅途。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这里的“孤帆”形象地描绘了行者乘坐的小船,象征着离别和旅行的结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舟”字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汉字,更是一个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的符号。它既代表了人类早期对水域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天地的重要桥梁。通过对“舟”字的了解和应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