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
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舟
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
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翻译:
舟 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
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注释1: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意为想要投奔哪里?形容自己像一片落叶一样随风而去。
注释2: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形骸是人的形体,土木指土石,舟楫指船桨和船。形容人世间的名利如同泥土一般,而江湖则是指广阔的水域,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注释3: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国家被邪气困扰,战争使许多老年人丧生。这里的“妖气”和“干戈”都是比喻,表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注释4: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一百年来,所有人都像抛弃的物品一样,国家也走到了穷途末路。这里的“同弃物”和“穷途末路”都是比喻,表达社会危机和人民的无奈。
注释5: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雨后的沙滩更加宁静,天空高远宽广蜿蜒起伏。这里的“雨洗”和“衔”都是动词,表示自然景象的变化和描绘。
注释6: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蝉鸣伴随着小船在水面上飘荡,燕子分别去往秋天的菰菜田中。这里的“泛梗”和“秋菰”都是名词,代表特定的地点或事物。
注释7: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生活艰难,只能蜷缩在地上睡觉,饥饿寒冷逼迫得无法抬头仰望。这里的“栖托”和“向隅”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居住和面对困境的意思。
注释8: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孤独寂寞中相互安慰,希望有朝一日能报恩于天地。这里的“相喣沫”和“报恩珠”都是形容词和名词结合,分别表示互相帮助和回报的意思。
注释9: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大海涨潮海浪翻涌,大雁南飞留下影子消逝。这里的“溟涨鲸波动”和“雁影徂”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海潮上涨和大雁南飞的动作描述。
注释10: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向南出征时询问有没有可以停歇的地方,向东离去时想到乘坐木筏渡河。这里的“征”和“逝”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外出和离去的动作描述。
注释11: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随意地聆听商人的歌曲并感叹时光流逝,常常忧虑到流泪的程度。这里的“滥窃”和“卞泣”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随意聆听和因忧虑而流泪的动作描述。
注释12: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路过一个地方时想起过去的经历感到孤单无助。这里的“经过”和“忆”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路过某个地方和回忆过去的经历。
注释13: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比自然和社会的不同景象,诗人试图揭示出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他相信总有希望和出路等待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