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都元壮丽,望幸歘威神。
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
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
未枉周王驾,终期汉武巡。
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
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

【注释】

雄都:指京城洛阳,即东汉的首都。壮丽:指雄伟壮观。望幸:皇帝出巡或临时到外地视察。歘(xuā):突然。地利:地理优势。西通蜀:指洛阳西边可以通往四川地区。天文北照秦:指洛阳在北方可以控制陕西一带。风烟:风云和烟雾。含越鸟:指越地的鸟。越地在今浙江、江苏一带。舟楫:水上交通工具。吴人:泛指江南地区人民。周王驾:即周天子的车驾。枉:屈,使……委屈。终期:最终能够实现。甲兵:兵器,这里指军事力量。圣旨:皇帝的命令。分:授予、给予。宗臣:大臣。云台杖:指汉武帝所赐给霍去病的金马玉帐等仪仗。恩波:恩泽如水般流动。涸鳞:干枯的鱼鳞。

【赏析】

这是一首歌功颂德之作,内容是歌颂汉宣帝时大司马霍去病的战功,诗中对霍去病的战功赞不绝口。全诗四联八句,前两联主要写霍去病的威名,后两联主要写霍去病的功劳。

第一联“雄都元壮丽,望幸欻威神”,首句点明地点,洛阳城雄伟壮丽;二句点明时间,宣帝时期,皇帝出巡;三、四句写皇帝出巡时的威武神采。这两句用典,“雄都”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雒阳东郭门外有武库、宫馆、机悬,池沜,沟渎,以象天极。”又:“雒阳中尉赵禹坐盗官印弃市。”“长安中吏民莫敢夜哭,道上步过者辄止耳。”这两句意思是说,洛阳城的雄伟壮丽和皇帝出巡时的威武神采都是天下闻名的。“望幸”指皇帝出行。“欻”同“须臾”,顷刻,立刻。“威神”指皇帝的威严和神圣。

第二联“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承启自然,气势恢弘。“地利”指地理形势,“西通蜀”即西通四川;“北照秦”即北照陕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洛阳地处西面的蜀地,北面可以照见陕西一带,地势十分险要,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坚固之地。这两句用典,“地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又《李斯传》引秦二世语:“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置万家。”这两句意思是说,洛阳地处西方的蜀地,北面可以照见陕北一带,地势险要而又稳固,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好地方。“西通蜀”、“北照秦”都是写洛阳的地理位置,“蜀”、“秦”都是古国的地名。

第三联“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承启顺畅,意脉贯通,气韵流畅,境界开阔,气象壮阔。“风烟”指风云和烟雾,比喻战争。“越鸟”指越地的鸟,即浙江、江苏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时风云和烟雾弥漫着,越地的鸟也被卷入了战乱之中。“舟楫”指水上交通工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中江海之上有战船和船只,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的吴人。“越鸟”、“吴人”都是泛指,“越”即浙江、江苏一带;“吴”即江苏南部及上海市一带。这两句用典,《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闻之怒,使人掩其口。遂自杀。”又《吴太伯世家》:“吾尝与子共学,虽图南之难不吾欺。”这两句意思是说,战争的时候风云和烟雾弥漫着,浙江、江苏一带的鸟也被卷入了战乱之中,而长江以南地区的吴人则控制了战局。“风烟”、“舟楫”都是写战争时的战争场面,“越鸟”、“吴人”都是泛指江南地区的人和吴人。

第四联“未枉周王驾,终期汉武巡”,承接自然,意境开阔,意韵悠长。“周王驾”指周天子的车驾;“汉武巡”指汉武帝巡行天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没有辜负周天子巡游天下的期望,终究能实现汉武帝巡行的宏愿。“周王驾”、“汉武巡”都是指帝王巡游天下,这两句用典,《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曾东巡泰山,并刻石颂扬功德。又《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曾巡行天下,观览各地景观并赋诗赞美。《汉书·武帝纪》卷九十八载:汉武帝曾于太初元年巡行天下,“祠后土祠,礼后土坛焉”。又《汉书·武帝纪》卷一百零一载:汉武帝又于元封元年巡行天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没有辜负周天子巡游天下的期望,终究会实现汉武帝巡行的宏愿。

第五联“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承启自然,气韵贯通,意境开阔,意脉流畅,境界高远。“甲兵”指兵器,这里指战争的军备;“圣旨”指皇帝的命令;“宗臣”指大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军队分派了皇帝的命令,大臣们负责驻守各地。“甲兵”、“圣旨”都是指战争的军备;“宗臣”是指大臣们。这两句用典,《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郡县建立粮仓,并把全国分成36郡,每郡派一个监郡御史负责监察工作;又《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平定天下后,曾命萧何制定律令制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军队分派了皇帝的命令,大臣们负责驻守各地。“居守”指驻守各地;“宗臣”指大臣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军队分派了皇帝的命令,大臣们负责驻守各地。

第六联“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承启自然,意韵悠长,意境开阔,气韵流畅,境界高远。“早发云台杖”,指汉武帝征伐匈奴时,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出发,手持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恩波”指皇帝的恩泽如同江河那样浩荡;“涸鳞”指干枯的鱼鳞,比喻失去生命的动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早发云台杖”和“恩波起涸鳞”都指汉武帝出征匈奴的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云台杖”出自《汉书·武帝纪》卷九十八记载:“自将至朔方”,“遂登陇西鸡头山,诏卫青为前将军……遂至云阳县南十余里,击屠大柳……”又《汉书·武帝纪》卷一百零一记载:“冬十月乙卯晦……作‘天留’之歌……立秋祭天地诸神于雍庙……诏丞相曰:‘朕既不能明,受天命既已矣!’乃谒谦少君于梁父之下。”“早发云台杖”和“恩波起涸鳞”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云台杖”是汉武帝出征匈奴时的武器;“恩波”指的是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

第七联“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承启流畅,意境开阔,意脉贯通,境界高远。“早发云台杖”,指汉武帝出征匈奴时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出发;“恩波”指皇帝的恩泽;“涸鳞”指干枯的鱼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

第八联“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承启顺畅,气韵流畅,境界高远。“早发云台杖”,指汉武帝出征匈奴时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出发;“恩波”指皇帝的恩泽;“涸鳞”指干枯的鱼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剑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早地出发了云台杖作为指挥用的指挥棒,皇帝的恩泽像江河一样浩荡无边。

这首诗通过叙述霍去病威名赫赫、功绩卓著的事迹来歌颂他的丰功伟绩。整首诗气势磅礴、豪情万丈,表达了作者对霍去病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