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
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
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
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
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
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
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
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
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
时清疑武略,世乱局文场。
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
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
【注释】
遣闷:遣愁解闷。遣:排遣;遣:排遣;遣闷:排遣烦闷,解除忧愁,抒发胸中积郁。
地阔平沙岸:指辽阔的沙漠上。
舟虚小洞房:指孤舟中的小客舍。
使尘:使尘埃。来:来到。驿道:古代供传递文书的人来往的大道。避乌樯:避开乌鸦的船帆。
暑雨留蒸湿:夏季的雨水使空气中的水分蒸发成水汽,又遇到高温,使人感到潮湿闷热。
江风借夕凉:晚上江风吹来,使人凉爽舒适。
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云彩飘荡,星星时隐时现,波浪层层叠叠,月光明亮。
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萤火虫的光亮映入帐帘,蜘蛛的丝缕缠绕在鬓发上。
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弹奏的悲哀的琴声仍然依靠着坐席,吹响的笛声竟然溅湿了衣裳。
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像“秦人赘婿”,倚靠着墙壁;像“楚狂”者一样,经过的时候,好像与世隔绝。
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剑匣里仿佛有气势冲天,手摸锥囊感觉它的锋利。
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妖邪之气弥漫关东一带,战争创伤遍布陇右一带。
时清疑武略,世乱局文场:国泰民安,怀疑是武将的韬略;战乱纷争,文场也显得杂乱无章。
馀力浮于海,端忧问彼苍:剩下的力量只能寄托在海洋之上,深深忧虑着天地间的事。
百年从万事,故国耿难忘:一生随世事而变化,故国之思永存不忘。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中间以议论和感慨作过渡。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慷慨激昂。作者以豪迈的胸怀面对人生,对国家民族前途充满希望。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幅宽广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首联写诗人在茫茫沙漠上乘舟而行,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沙漠,舟中的小客舍显得那么渺小。颔联写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中,乘船在驿道上疾驰,太阳在天空中升起又落下,但诗人依然坚持前行。颈联写在烈日炎炎的夏夜中,江风送来一阵凉意,令人心旷神怡。尾联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行云变幻莫测,星星时隐时现,波浪层层叠叠,月光皎洁明亮。
中间六句是诗人的抒情部分。诗人用“使尘”、“城”、“暑雨”、“江风”、“行云”、“叠浪”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诗人在诗中说,自己的使命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为百姓解除困扰。他希望国家能够安定繁荣,希望百姓能够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担心国家的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诗人认为,虽然国家正在经历困难时期,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诗人在这首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秦国人那样坚守岗位,像楚国人那样不屈不挠。诗人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英雄人物,能够在国家危难时期挺身而出,为国家排忧解难。诗人希望自己的生命之花能够在国家危难时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诗的最后一两句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诗歌最后说,虽然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为国家的未来祈祷。诗人希望自己的生命之花能够如同大海一样广阔,能够寄托着自己所有的希望和梦想。诗人希望自己的生命之花能够如同高山流水一般悠扬,能够寄托着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