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逃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逃难》是一首创作于唐代的诗作,由杜甫所作。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著称。《逃难》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状况的深切感受。
《逃难》这首诗通过对杜甫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动乱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诗中反映了杜甫在逃难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不幸人民的共同记忆。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的“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一句,深刻描绘了诗人与家人被迫流离失所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临如此困境,诗人仍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逃难》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唐代社会现实的缩影。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以及政治动荡,都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唐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逃难》作为杜甫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更深刻地揭示了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复杂面貌。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