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响远音

漠漠微霜夕,翩翩出渚鸿。
清声流迥野,高韵入寥空。
旧质经寒塞,残音响远风。
萦云犹类网,避月尚疑弓。
弱羽虽能振,丹霄竟未通。
欲知多怨思,听取暮烟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飞鸿响远音》是唐代诗人李体仁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渴望自由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体仁(约唐末-约唐昭宗时期),族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曹州刺史李续子。《全唐诗》存诗1首,即《飞鸿响远音》。

  2. 诗歌原文
    漠漠微霜夕,翩翩出渚鸿。 清声流迥野,高韵入寥空。 旧质经寒塞,残音响远风。 萦云犹类网,避月尚疑弓。 弱羽虽能振,丹霄竟未通。 欲知多怨思,听取暮烟中。

  3.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黄昏,孤鸿振翅欲飞而受阻于长空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中的“弱羽”与“丹霄”形成对比,前者象征脆弱的生命,后者象征着遥远的理想。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性。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萦云”喻网,“避月”疑弓,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够在视觉和想象中体验到诗中的意境。
  • 结构布局:诗歌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飞鸿响远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唐代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体现。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