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
味甘资曲糵,香好胜兰荪。
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
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采菊
介绍
《采菊》是魏晋时期诗人袁宏的作品。
《采菊》作为魏晋时期文人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与文化追求,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情怀。
相关推荐
采菊 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 味甘资曲糵,香好胜兰荪。 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 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注释: 1. 簇簇:形容菊花繁多的样子。竞相:争先恐后地。鲜:新鲜。 2. 资:需要。曲糵(niè):酿酒的发酵剂,一种叫做酒曲的东西。 3. 芳:香味。兰荪(sūn):指兰花,一种香草。 4. 风摇:风吹动。远:遥远。 5. 荒篱:荒凉的篱笆。露压:露水打在身上。繁:多,密集。 6.
【注释】 秋花:指菊花。插鬓:古代女子将发髻上插的花饰插到鬓发之间,以增加容颜的美丽。挼(ruō):搓揉。却:退回,收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在深秋季节采菊的诗。前两句写她采来菊花后,觉得插到鬓发中虽美但也很凄凉,后一句则写她采摘菊花时,因手忙脚乱而把衣袖弄脏了。全诗语言质朴,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采菊 南山有菊,于采其英。 谁从汝往,视我茕茕。 伊时之人,谁适有比。 不与我谋,不知其已。 薄言采之,遵彼山曲。 汝来迟迟,去我何速。 伊时之人,谁适与同。 不与我好,殆其觏凶。 江汉滔滔,有楫有杭。 谁以济此,中流且风。 嗟尔君子,时处时默。 微云反覆,无伤尔足。 译文: 采了南山的菊花,采摘了它的花蕊。 谁从你那儿走呢,可怜我孤独一身。 那时的人啊,谁能和我相比? 你不给我出主意
【注释】 采菊: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旋移:随即移动。黄菊:指菊花,这里指菊花的颜色。不嫌迟:不觉得晚。 霜庭:指白霜覆盖的庭院。晴日:阳光明媚的日子。闲倚石阑:在石栏杆旁闲着。衫袖薄:衣袖薄。 偶然:偶尔。愁思:忧愁思念。入新诗:被写入诗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诗人心情的小诗。 首句“旋移黄菊不嫌迟”写秋日采菊,意谓菊花虽然已经黄了
《采菊》 注释: - 采菊: 采摘菊花。 - 我百结衣:我的衣服因为采摘了许多菊花而变得杂乱。百结衣指的是衣服上的褶皱和结,形容穿着的衣物因采摘花朵而显得凌乱。 - 为君采东篱: 为了你的需要,特地去采摘东边的篱笆旁边的菊花。 - 半日不盈掬: 半天的时间没有装满一捧。盈盈一握,意思是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用来形容采摘的菊花数量正好,不多也不少。 - 明朝还满枝: 明天清晨,菊花还会再次充满枝头
【注释】 采菊:采摘菊花。 黄金蕊:指菊花的黄色花瓣。 盈盈白玉觞:形容酒杯洁白晶莹。 露兰:指露水沾湿了的菊花。 何足饮:哪里值得喝。 肺肝香:指菊花散发的香气沁人心脾,如同人的肺肝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诗人在赞美秋天时,特别指出了菊花的特点,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这首七绝《采菊》,则更着重地描写了菊花的形态和清香。前四句写菊花,后两句写人的感受。全诗用词精当,意境优美
采菊 篱东闲采菊,三径碧苔深。 晓露冷双屐,秋风香一襟。 餐英供小酌,嗅蕊伴清吟。 会得悠然处,方知靖节心。 译文: 在篱笆东边闲适地采摘菊花,三径深处青苔覆盖。 早晨的露水让双鞋感到冰冷,秋风带来阵阵菊花香气。 用采摘来的菊花来佐酒,嗅着花瓣伴着清雅的吟唱。 懂得了悠然自得的境界,才知道陶渊明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宁静的早晨,漫步于菊花丛中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反映了他淡泊名利、安适自足的心境。 采菊(注释:采摘菊花) 爽气浮西山,风烟澹原隰。 悠然出衡门,佳节逢九日。 众草萋以青,黄菊正秋色。 采之不盈把,妙意良自得。 谓能制颓龄,可泛忘忧物。 欢言命壶觞,万事付酣适。 永怀东篱人,俯仰已陈迹。 译文: 秋风送爽,西面的山峦上弥漫着薄雾,原野上的草木随风摇曳。我走出这衡门,迎来了重阳佳节。满眼的花草茂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采菊》。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秋英有佳色,晚节含馀香。 - “秋英”指的是秋天盛开的菊花。 - “有佳色”意味着菊花有着出色的颜色。 - “晚节”表示菊花到了晚年仍然保持着它的芬芳。 - “含馀香”表明菊花即使在凋谢后,依然散发出香气。 2. 悠然东篱下,解佩纫芬芳。 - “悠然”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状态。 - “东篱”通常是指东边的篱笆边
诗句释义与赏析 采菊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田野中采摘菊花的情景。"底事"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平常活动背后原因的疑问和感慨。"又还家"可能暗示着归家的迫切感,或是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一行为,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寻找慰藉、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自引童孙采菊花 此句表明诗人不仅是在为自己采摘,也是在引导自己的孙子一起参与。这表明诗人与家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以及他对家庭的重视。同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采菊》。 译文: 天地有尽头,人生岂能常如此。 年岁不可知,富贵又何足为依恃? 昔日春边新生芽的嫩草,今日已随风飘逝。 四季轮回更替,百年光阴不断流转成空。 世间人心纷乱,谁能真正理解这物理? 故人采菊心自在,悠然自得超然物外。 注释: 1. 天地有终极:指宇宙的无限和时间的有限。 2. 人生岂常尔:人生不可能永远如初那样美好。 3. 年寿不可知:生命的长短无法预知。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平仄相对,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第一句“采菊”点明主题,即采摘菊花。菊花是中国的四大名花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第二句“采采疏篱满把香”,描述了采摘菊花的过程,以及菊花的香气。菊花在秋天盛开,颜色鲜艳,香味芬芳,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观。 第三句“晓筐携得万钱黄”,描绘了诗人采摘菊花的情景。诗人清晨出门,带着装满菊花的篮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plaintext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翻译: 1. 白日依山尽,黄昏时分太阳依傍着山脉落下。 2. 黄河入海流,黄河的水流向大海流淌。 3.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尽千里之外的景色。 4. 更上一层楼,登上更高的楼层,看得更远。 注释及赏析: - 白日依山尽:这里的“白日”指太阳
【注】篱笆下金黄色的菊花,幽人在秋天时常采摘。满地霜露寒气袭来,不要等到秋天景色变黄才去采菊。 译文: 篱笆下金黄色的菊花,幽人在秋天时常采摘。满地霜露寒气袭来,不要等到秋天景色变黄才去采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第一句“篱下黄金花”中,“篱下”、“黄金”和“花”都是关键词。篱笆下生长着金黄色的菊花,这给人一种丰收的感觉
【译文】 菊花被风吹得四处飘散,无人欣赏它。即使没有人采摘也没关系,不采摘也没有关系。秋天的衰草是屈原流放时的国都,清新的秋香正是帝王的象征。希望我的诗能够深寄托诗人的理想,傲骨之士卧浔阳。 【注释】 采菊(qǔ juē):摘取菊花。 相赏:互相欣赏。 飘零:飘落、散失。 殿(duàn):压服、制服。众芳:众多的花。 无(wú)人知:没有人了解。此意:这层意思。 亦(yì):还是。 何伤
【注】:高秋凛风色,百草递萎黄。 嘉彼东篱英,参差裛露光。 采之不盈掬,悠然倾我觞。 杖策寄事外,仰视归鸟翔。 会心水木间,独坐以徜徉。 赏析:诗人在高高的秋天,面对萧瑟的风色和凋零的花木,想到自己与这大自然一样,也像百草一样渐渐衰老,于是产生了“采菊东篱下”的念头。东篱,是指菊花盛开之地。他想到菊花虽然开得茂盛鲜艳,但是终有凋谢之时,不禁感慨万分。 “嘉彼东篱英”,是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