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即事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日即事》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领略到李商隐对古代圣君和英雄业绩的追忆与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绛色轻罗剪彩霞,
    黄色细绢裁春华。
    年年人日铺针线,
    特特君王赐赏花。

  2. 诗歌赏析

  • 首联用典:首联“绛色轻罗剪彩霞,黄色细绢裁春华”中,李商隐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布料的比喻,以绛色和黄色分别代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展现了春天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颔联抒情:“年年人日铺针线,特特君王赐赏花”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喜悦,以及皇帝对人们的关怀和赏赐。这里的“人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七,是一个象征团圆和幸福的日子。
  1. 写作背景
  • 《人日即事》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一生多舛,不得志,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时事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含蓄委婉:《人日即事》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 情景交融: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通过描绘具体的物象,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意象生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情境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1. 名家点评
  • 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评价说:“‘人日铺针线’句,可谓妙绝。”(《带经堂诗话》)这句话表明了王士祯对这首诗中某些句子的高度赞赏。
  • 当代学者周啸天也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诗中的佳作”,并对其中的一些诗句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人日即事》这首诗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和他的创作风格。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注解

人日:旧时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据诗中“荆俗”、言“离家二年”,似为大中二年(848)在江陵作。

文王喻复:相传周文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易》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谓冬日阳气剥尽,剥尽后七天又恢复。喻复,即喻人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理。

子晋: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道士浮丘公接以上篙高山。三十馀年后,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见《列仙传》卷上。

舜格有苗:《尚书·大禹谟》载,苗民逆命,舜乃大敷文德,七旬而有苗前来归顺。格:来,至。七旬,故云太远。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旧说豳风系周公所作。

镂金作胜:用金纸雕刻成人形或花卉,以贴屏风或戴在头上,称人胜或花胜。此为荆楚一带的风习。见《荆楚岁时记》。

晋风:谓剪彩造人胜的风习起于晋代。见《初学记·人日》。

道衡:隋代诗人薛道衡,其《人日思归》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