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春霖作寄友

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
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春霖作寄友》是唐代诗人吴筠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春雨绵绵的时节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应龙迁面方,霪雨备江干。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歌以“苦春霖”为题,表达了诗人在连绵春雨中的苦闷与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 意象运用:整首诗中,“霪雨”、“平陆”、“崇峦”、“阴风”、“残月”、“时鸟”、“众生”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 语言风格:吴筠的诗作以简练、含蓄著称,此诗亦是如此。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春雨图,既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1. 背景介绍
  • 《苦春霖作寄友》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吴筠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色之中,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 诗中的“应龙迁面方”可能象征着某种不祥或变革,而“残月凄已寒”则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怀。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无常和变迁的深刻认知。

吴筠的《苦春霖作寄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传递了深沉的情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