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
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
苦春霖作寄友
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
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
译文:
应龙迁徙到南方,连绵的春雨填满了江面。我低头望去,只见平地已经消失,只能看到远处的山峦。阴风收敛了温暖的气息,残月显得凄凉而寒冷。此时的鸟儿停止了鸣叫,所有的花都已经凋零。大河小溪汇入江河,日夜增加着波涛的汹涌。你我之间相隔遥远,默默无言,没有欢乐可谈。面对美酒,只能独自娱乐自己,拿起琴来弹奏给谁听。弹奏是为了表达我的愁思和忧虑,曲子完了之后,仍然感到深深的悲哀。这种悲哀是因为被外物所感动,又有谁能理解其中的缘由?我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怀,但语言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出全部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在春天的细雨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诗人以应龙迁移南方、连日春雨满江的情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春雨图。接着,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眼前的景物。视觉方面,诗人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象,以及远方的山峦;听觉方面,则是描述了夜晚的寂静和早晨的寒冷。然后,诗人转向人的内心世界,描述了鸟儿停止鸣唱、草木凋零的景象。最后,诗人用“此叹”点明全诗主旨,表示自己因为被外物所感动而产生的悲伤情绪。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是一首优秀的咏怀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