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纪南陵题五松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纪南陵题五松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作品。这首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作内容:全诗共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以傅说、伊尹、孔子等古代贤人的历史故事为引,批评了时政,同时阐说时势命运对于人生事业的决定性影响,从而发出归去来(指退隐)的感叹。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时事的深刻洞见,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观。
历史背景:五松山位于安徽铜陵西北,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据《晋书·郭瑀传》记载,郭瑀隐居于九皋,怀真远志,与世无争,被后人称为“潜光”。而李白在这里咏叹的是古代贤人的智慧与品格,暗喻那些才智高超却选择归隐的人。
作者意图: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颂,李白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个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史记》中有云:“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里的“愚其德”指的是有德之人外表谦和,内心却智慧深邃。李白在这里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貌似无能却实则深藏不露的政治人物。
诗词鉴赏:《纪南陵题五松山》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无数读者。诗中的比喻和典故如鱼与龙之比喻,既有生动的形象感又富有哲理性的启示。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白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
《纪南陵题五松山》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时政不满和个人命运感慨的古诗,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