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会稽歌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庾肩吾在梁朝时,曾经作《宫体谣引》,用来奉命与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国势衰败,庾肩吾先是在会稽避难,后来才回家。我认为他一定会留下文章,现在却没有发现,因此作《还自会稽歌》来补写他的悲情。

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家乡。

介绍

《还自会稽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写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的前事,借古叹今,为那些曾任职东宫而后遭贬斥的官员抒发内心的悲叹。全诗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体现了李贺诗歌诡异独特的风貌。

注解

会(kuài)稽:在今浙江绍兴。

庾肩吾: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属湖北)。善诗,辞采甚美。萧纲当太子时,任东宫通事舍人。纲即位,任度支尚书。侯景叛乱,庾肩吾逃往会稽,后又转道回家,事见《梁书》、《南史》之《庾肩吾传》。

宫体谣引:诗篇名,今不传。宫体,梁萧纲喜作艳诗,以宫中女子为题材,大家仿效之,渐成风气,时称“宫体”。

应和皇子:奉命与皇子唱和诗歌。皇子,指萧纲,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为晋安王。

国势沦败:这里指侯景叛乱,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国势,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诗》作“国世”。

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

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洪迈《容斋随笔》:“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

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塘蒲:一作“蒲塘”。《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质,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

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迍(zhūn)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刘禹锡《子刘子自传》:“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赏析

杜牧《李贺集序》: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之间,亦殊不能知之。

《唐诗品汇》:刘云:此拟肩吾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其沉着憔悴,在于自言“秋衾铜辇”之梦,而庾自见,殆赋外赋也。“塘蒲”之叹,融入秋晚,结语却如此,极是也。

《唐风定》:集中五言较胜歌行,而深晦太过,廷礼所取数首一一高卓,可为具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渭曰:雕率相半。周珽曰:潜自会稽,宁能忘念梁德?及还家容骨衰悴,以此日困守迍贱,回首昔时佩服荣宠;一代文人至此,良可悲也。

《李长吉集》:黎简:贺真有心读书人,惜矣。

《唐诗笺要》:萧梁时事可见,而庾亦和盘托出。“身与塘蒲晚”,言不酸而闻者意苦。

《龙性堂诗话续集》:李长吉最心醉新野父子,观其《补庾肩吾还会稽歌》,则其流连仰止可知矣。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颇有鬼气(首四句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