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送沈亚之歌(并序)
译文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
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 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 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 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 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 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 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 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
介绍
《送沈亚之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作者为友人沈亚之考试落第准备回家而作的送别诗。诗中对友人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勉励他不要灰心,以后再来应试;同时严厉谴责了主考官的失职行为,说他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竟然将沈亚之这样的人才弃置不取,犹如抛弃了“黄金”,放走了“龙马”。全诗结构整饬,声律谐和。
注解
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以文辞得名,尝游韩愈门,为当时名辈所称许。著有《沈下贤集》。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
其行:将要踏上归途。
劳:慰问。
勤请:再三请求。
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马鞭。骢(cōng)马:青白色马。
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书笈(jí):书箱。
梵(fàn)夹:佛经。
宝矿:金银宝石。
一叶:小船。
拾才:选取人才。
掷置:抛弃。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
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摧捽:挫折。
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
还辕:再来。辕,车。秋律:秋天。
赏析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才人先意之日,正凡夫得意时也。骅骝紫陌,珠勒金鞭,以失意人当之,自顾愈伤脱落。“我马瘖矣”,东归道远。“白藤”二句,贺叹沈,即自叹,与“缃帙去时书”同一情景。……“白日下”,写得痛快。“重入门”三字,写得悲凉。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送行极平常题,必有此等呕心之作。 清代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此三字(按指“怨春风”)生出郑谷“泪滴东风避杏花”好句(首句下)。前写出都,下乃追写初装(“家住钱塘”句下)。不古(“短策齐裁”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