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汍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平箭头歌》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怀古诗。《长平箭头歌》作为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色彩的诗歌,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深层意义都值得详细探讨。

从创作背景来看,《长平箭头歌》的创作缘起于诗人李贺在途经长平古战场时的感慨与思考。李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的性情抑郁寡欢,鬼神与死亡经常造访他,这使得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深沉的情感。《长平箭头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李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追忆,更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身世之感与渴望用世的情怀。

就艺术特色而言,《长平箭头歌》以其冷峭的文笔和幽微的意兴而著称。诗人在描绘景物时笔触冷峻,情感表达则深邃而内敛,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旷绝尘嚣的悲哀和绝望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长平箭头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高度凝聚。诗中的典故运用也颇具匠心,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事件相联系,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从深层意义上讲,《长平箭头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它反映了李贺对于历史、对于生命、对于命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对长平古战场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向世人传达一个信息:即使是最辉煌的历史瞬间,也掩不住历史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于理解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长平箭头歌》不仅是李贺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唐代文学、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李贺的生平与创作风格,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