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溪道中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卢溪道中》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李群玉,字文山,生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湖南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交游广泛,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并曾得到唐宣宗的赏识与重用。李群玉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与齐己、胡曾并称为晚唐“湖南三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独特,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2. 诗歌原文: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对卢溪道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动静相宜的自然画卷。首两句写清晨离开潺湲亭,夜晚住宿于潺湲河边,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旅途画面。接下来四句通过“风篁”、“石濑”等意象,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旅途的艰辛。特别是“琴声九十里”一句,不仅传达了声音传播之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澄澈。最后两句以个人经历比喻整个巴江流域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卢溪道中》不仅是李群玉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还能深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