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卢溪道中的感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清晨从潺湲亭出发,晚上则住宿在潺湲水旁。
潺湲水是地名,可能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的”晓发”意味着早上出发,”夜宿”则表示夜晚住宿。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风吹竹林的声音像是在扫过石濑(一种自然景观),琴声传出很远,有九十里那么远。
“篁”指的是竹林,”石濑”是指石头形成的河流。这里用”风篁”形象地表达了风声,而”扫石濑”则是将风吹动竹林时的声音比作在清扫河边的石头。”琴声九十里”则形容了琴声传播的距离之远,如同有九十里那么长。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光线忽然涌来使眼睛一亮(即“光奔”暗示着突然的光明),寒冷的风吹过使人感觉耳朵里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即“寒落”暗示着寒冷的感觉)。
这里的”光奔”和”寒落”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曾经走过三峡(长江三峡地区),这里的巴江(指长江)也有着同样的景象。
“三峡”指的是长江上三峡的部分,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卢溪道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风声、琴声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显得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美景,体现了他游历四方,观察细致入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