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不着花,凤雏长忍饥。

未开凡霄翮,空把碧梧枝。

圣人奏云韶,祥凤一来仪。

文章耀白日,众鸟莫敢窥。

郁抑不自言,凡鸟何由知。

当看九千仞,飞出太平时。

【诗句释义】

  1. “翠竹不着花”:翠竹不开花,比喻清高纯洁。竹子常绿,象征长久,不开花则无衰败之意。
  2. “凤雏长忍饥”:凤凰的幼崽,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即使生活困苦也毫不动摇。
  3. “未开凡霄翮”:指凤凰尚未展翅高飞,比喻年轻人尚未显露才干或志向。
  4. “空把碧梧枝”:虽然手拿碧绿的梧桐树枝,但并未用来搭建屋宇,意味着无用武之地。
  5. “圣人奏云韶”:古代帝王用韶乐来祭祀天地、先祖和五方帝,这里暗示贤才应当受到重用。
  6. “祥凤一来仪”:祥瑞之凤一旦出现,便成为吉祥的象征。
  7. “文章耀白日”:文章才能如日光照耀,普照万物。
  8. “众鸟莫敢窥”:众多鸟类不敢靠近,形容才华或德行高深莫测。
  9. “郁抑不自言”:内心压抑,无法表达出来。
  10. “凡鸟何由知”:普通鸟儿怎能理解?比喻普通人无法理解非凡的人或事物。
  11. “当看九千仞”:应当抬头看到九千丈的山高。比喻理想或境界的高远。
  12. “飞出太平时”:像凤凰一样从混乱中飞升出来,指在乱世中展现出杰出的才能。

【译文】
翠绿的竹子不长叶子也不开花,就像凤凰的孩子永远忍受饥饿。还没有展翅高飞的凤凰,只能拿着碧绿的梧桐树枝。圣人用韶乐来祭祀天地,祥瑞之凤的出现是吉祥的象征。有才能的文章如同阳光般照耀,让所有鸟类都感到敬畏。内心的压抑让人无法诉说,那些平凡的鸟儿又怎能理解呢?当我们抬头仰望那高高的山峰,应该看到那九千丈的高山。它从混乱中飞升出来,就像凤凰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赞美了那些具有高尚品德、才华出众的人。诗中通过对翠竹和凤凰的描述,表达了对清高纯洁与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贤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鲜明,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