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登高台,晃朗纵览历。
濯泉唤仙风,于此荡灵魄。
冷光邀远目,百里见海色。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波澜收日气,天自回澄寂。
百越落掌中,十洲点空白。
身居飞鸟上,口咏玄元籍。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冥冥人间世,歌笑不足惜。
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
谢公云岑兴,可以蹑高迹。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清远登高台,晃朗纵览历。
濯泉唤仙风,于此荡灵魄。
冷光邀远目,百里见海色。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波澜收日气,天自回澄寂。
百越落掌中,十洲点空白。
身居飞鸟上,口咏玄元籍。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冥冥人间世,歌笑不足惜。
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
谢公云岑兴,可以蹑高迹。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罗浮山,登上楞伽台后,与羽客告别的情景。诗句通过描绘山川、云雾、仙人等元素,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繁华的淡然处之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译文:在清远的高台上,我放眼望去,天地间的一切尽收眼底。我在泉水旁呼唤仙风,让清凉的气息弥漫全身。远处的景色在冷光下显得更加清晰,百里之内就能看到大海的颜色。我将送走云朵,回到蓬莱仙岛,看着秋天的景色逐渐消散。波涛汇聚成一片,天空变得格外宁静。百越之地仿佛在手掌之中,十洲三岛也变得空无一物。我站在飞翔的鸟儿之上,口中吟诵着《玄元经》。我如同出尘脱俗,想象着吹箫的神仙。虽然身处人间,但歌舞欢笑并不值得可惜。我终于来到了罗浮山顶,披着云彩炼制琼浆玉液。谢眺曾说,这样的境界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够攀登至更高的山峰。我将怀抱瑶琴,尽情享受这绝境中的自在生活。
赏析:此诗以“登高台”为开端,通过“清远”、“晃朗”、“濯泉”、“荡灵魄”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时内心的激动和震撼。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接着,诗人又通过描写“送云”、“望鹤”、“波澜收日气”等细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诗人用“百越”、“十洲”等词语,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超脱,以及他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