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他乡七夕》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田园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达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
  1. 诗歌原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2. 诗句解析

  • 首联“他乡逢七夕”:表达了诗人在异乡遇到传统节日七夕的复杂情感。七夕节通常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相关联,象征着爱情和思念的主题。诗人用“他乡”来强调自己的异地身份,而“逢”则表达了一种偶然或不幸的遭遇。
  • 颔联“旅馆益羁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旅馆中的孤独与不安。这里的“羁愁”指的是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忧愁。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和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 颈联“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这两句是对尾联的延伸,诗人想象着如果家中的妻子能够出现于明月之下,手持针线为家人祈求幸福,那么自己也不会感到如此的孤独和思念。然而,现实的缺席使得这种想象显得苍白无力。
  • 尾联“旅馆益羁愁”:在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的愁绪。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异乡的生活并不轻松,或是内心的寂寞和无助感使他更加渴望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他乡七夕》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绪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艺术风格以及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