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松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
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衰松》

《衰松》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人生感慨为主。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青松的落色、人心的变化等意象,反映出近世交道的衰微,表达了对君子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担忧。以下是关于《衰松》的具体介绍:

诗中的“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与个人遭遇的不幸。青松本为坚韧不拔的象征,然而在“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的描写中,它却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力量和尊严。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悲哀,也反映了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

“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自私。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往往更加在意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诚与信任。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导致了个体的孤立无援,也让社会的和谐变得岌岌可危。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这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人们能够坚守内心的正直和善良,不被世俗的浮躁所侵蚀。这样的价值观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孟郊的《衰松》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时代的寓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感悟的抒发,孟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衰落时代的缩影,并以此引发我们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