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恨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
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
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老恨》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生平: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现山东临邑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但两试进士不第,直至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孟郊的仕途并不顺畅,他在任溧阳县尉期间,因为无法舒展自己的抱负,转而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2. 创作背景:《老恨》创作于孟郊晚年时期,此时他的公务多废,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年间,郑余庆再度招孟郊往兴元府任参军,孟郊便偕妻前往赴任。然而,在赴任途中,孟郊因病去世。这首诗反映了孟郊一生的坎坷和对人生的感慨。
  3. 诗歌原文: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4.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首句“无子抄文字”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虽然有才华却未能施展。第二句“老吟多飘零”则描绘了他年老体衰、漂泊无定的生活。第三、四两句通过对斗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琐碎和无力感。最后两句“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他认为无论大小都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老恨》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老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