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
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
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注释】
老恨:长恨。
无子抄文字:没有儿子来抄录我的文字,指无人继承自己的学问和事业。
老吟多飘零:年老后常常感到漂泊不定。
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有时诗作吐露于床榻之上,枕头席地却无法听见。
斗蚁甚微细:蚂蚁很小,很微小,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病闻亦清泠:听到这种病的消息时也感到心寒。
小大不自识:大小不同,难以识别。
自然天性灵:自然而然的天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老”为引,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具体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对“蚁”这一平凡而微小生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浅近,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首二句写“老”,是说年高体弱,无人抄写自己诗文,只能独自吟诵,飘零四方。“无子抄文字”一句,点明“老”字,又暗示了诗人“老”的原因;“老吟多飘零”一句则进一步点明题意,表明自己年老体衰,漂泊无依。这两句中,有一层意思值得注意,那就是诗人在“无子抄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是“老吟多飘零”。可见诗人虽然年迈,但并不颓唐,而是怀才不遇,壮心不已。
第三、四句写“病闻亦清泠”,诗人以“斗蚁甚微细”起兴,用“病闻亦清泠”作结。“斗蚁”即斗蟋蟀,是一种游戏活动,它的动作虽细微,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微细”。诗人之所以如此看重这种微不足道的游戏活动,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小大不自识”的人才会玩这种游戏:“小大”指昆虫,“不自识”指不知其价值。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天真烂漫,也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功利的不屑一顾。
第五、六句是说,尽管自己“小大不自识”,然而仍然“自然天性灵”。诗人把“自然天性灵”当作自己的一种天赋,认为只有具有这种天性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感情。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自我欣赏,也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的不平。
全诗以“老”为线索,层层铺陈,最后归结到“自然天性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如“老”、“无子”、“多飘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小大不自识”等等,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显得亲切自然。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各种事物以人的感情。例如,“老吟多飘零”中的“飘零”,本是客观现象,但诗人却把它人格化了,说它是在“老”的驱使下四处漂泊。这样,就赋予了“飘零”以主观感情色彩,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