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江山四望幽,白云高卷嶂烟收。
日回禽影穿疏木,风递猿声入小楼。
远岫似屏横碧落,断帆如叶截中流。
登戎州江楼闲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幸夤逊创作的《登戎州江楼闲望》并非唐代诗人的作品,而是五代时期后蜀的诗作。幸夤逊是五代时期后蜀(今四川一带)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幸夤逊的生平事迹在文献中鲜有记载,但他的诗作却广为流传,其中《登戎州江楼闲望》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展现了一幅壮阔而又宁静的画面。
《登戎州江楼闲望》中的“满目江山四望幽”,描绘了诗人站在江楼上所看到的壮丽山河。诗中的“白云高卷嶂烟收”则通过云彩的变幻和山峰的轮廓,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自然画卷。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日回禽影穿疏木”、“风递猿声入小楼”,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登戎州江楼闲望》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幸夤逊生活的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幸夤逊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登戎州江楼闲望》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传递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幸夤逊的《登戎州江楼闲望》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词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研究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