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源山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源山》是唐朝诗人姚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作者前往歙岭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诗歌原文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

  2. 诗歌赏析

  • 描写景物:诗中的“白雨鸣山麓”和“青灯语夜阑”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山中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白雨”、“青灯”作为自然与人文元素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同时,“梯石路”暗示了山路的曲折与险峻,增添了旅途的艰辛与美丽。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波动,从开始的畏寒、到后来的舒适与安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旅途中遇见的僧人和休息之处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变化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
  • 艺术手法:通过使用简洁有力的诗句,如“修径投幽隐”,“白雨鸣山麓”,姚偓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此外,诗中的对比(如“轻裘怯暮寒”与“闲僧能解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和心境。
  1. 文学地位
  • 历史背景:《南源山》创作于唐代,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姚偓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学风格。
  • 艺术成就:尽管《南源山》是一首五言律诗,但它在形式上并不拘泥于传统规则,而是以简驭繁,以自然的语言捕捉微妙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 文化价值:《南源山》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座连接自然与人的桥梁。通过对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南源山》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唐朝诗人的高超技艺,还在内容上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体验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对于喜爱唐诗的朋友来说,阅读《南源山》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