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
乱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
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
村行
介绍
《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一首七言律诗。
《村行》以村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山村迷人的秋日景象。首联“马穿山径菊初黄”描绘了一幅秋天田野中的宁静画面,马儿在山间弯曲的小路上穿行,而菊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接下来,“信马悠悠野兴长”,诗人骑马漫游,心情舒畅而悠闲。颈联“万壑有声含晚籁”和“数峰无语立斜阳”,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静谧与深远,山谷间的回响与山峰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作的深度和意境。尾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则是诗人在欣赏完山村美景后,因思乡之情而引发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相关推荐
《村行》 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乱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 注释:淡淡的天色下刚刚放晴,游人却感到愁闷难以排遣。四周的山峦在雨后显得凌乱,仿佛是蜀地亡魂哀鸣哭泣。孤舟停泊在巴陵江边。夜幕降临,村落中的小桥梁上柳树的影子暗淡,寺庙里的灯光因寒冷而显得幽暗。诗人停下了吟咏,思念起远方的故乡,此时窗外传来渔翁撒网的声音。 赏析:
村行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注释: 1. 南阳西:指代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2. 柔桑:指柔嫩的桑叶或桑椹。 3. 村坞:村庄周围的山坞或小山丘。 4.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过的景象,轻盈而优雅。 5. 回塘雨:形容雨点落在水塘上的声音和视觉效果。 6. 蓑唱:穿着蓑衣唱歌。 7. 篱窥:通过篱笆看。 8.
【注释】 暧暧:昏暗貌。 村烟:指夕阳西下时分的炊烟,也泛指乡村的烟雾。 牧童:放牛的人。坞(wù):小山坞。 骑牛:骑着牛。 不顾人:不理会别人。 吹笛:吹着横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归途中所作。《唐诗三百首》中题为《村行》。诗写一个暮春傍晚,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从深山里出来的情景。 “暧暧村烟暮”,写日暮时村中的袅袅炊烟。 “牧童出深坞”,写牧童走出深山。 “骑牛不顾人”
注释: 极目青青垄麦齐,野塘波阔下凫鹥。 阳乌景暖林桑密,独立闲听戴胜啼。 赏析: 首句“极目青青垄麦齐”,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田野画面,绿色的麦田一望无际,如同一条绿色的波浪。第二句“野塘波阔下凫鹥”,野塘的水波宽广,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第三句“阳乌景暖林桑密”,阳光温暖,树林茂盛,桑叶繁盛,鸟儿们在这里栖息和歌唱。第四句“独立闲听戴胜啼”,诗人独自站在高处,静静地聆听戴胜鸟的叫声
【诗句释义】 1. 马穿山径菊初黄:描述的是一匹骏马穿过山间小路,菊花已经开始泛黄。 2. 信马悠悠野兴长:形容骑马时心情悠闲自在,对自然的兴致盎然。 3. 万壑有声含晚籁:形容山谷间的回声如同夜晚的声响。 4. 数峰无语立斜阳:形容山峰在夕阳下静静地矗立着,无声无息。 5. 棠梨叶落胭脂色:描述棠梨树叶子落下后呈现出的胭脂红色。 6. 荞麦花开白雪香:描写荞麦花盛开时带有的白花和清香。 7.
【诗句】 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译文】 产业家家破败,每年诛求不断。 平时不做准备,谁来处理这些? 豪华的门口依旧奢侈,贫穷的柴门已转为贫困。 如果不是在官署旁边,就不用说那些悲伤和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村行”为题,描绘了乡村的荒凉景象和农民的艰难生活。诗中通过对比
【注释】 1. 村行:指诗人在乡村行走时所作的诗。 2. 青山护村落:青山环绕着村落。 3. 暗水通沟渠:暗流的水通向沟渠。 4. 人行禾黍间:有人行走在庄稼和黍米之间。 5. 里社压新醪,击鲜赛丛祠:里社祭祀用的新酒,击鲜庆祝丰收的节日。 6. 田父相劳苦,雨旸无失时:辛勤劳作的农民,天气晴好时不会耽误农事。 7. 龙骨挂屋敖,秋熟可预期:房梁上挂着鱼骨,预示着秋季可以收获。 8. 行行度岗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1. 首句“墟落依林莽”,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环境,村庄周围被树木覆盖,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2. 第二句“茅庐出短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建筑特点,茅草屋顶、短矮围墙,展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 3. 接下来,“儿童避车马,父老馈壶浆”两句,表现了乡村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名作,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乡村风景画卷。下面是对诗句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风落渔歌隔浦闻,前村独树正斜曛。(注释:渔船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我站在渡口听到这美妙的声音。) 译文:风中传来渔民的歌声,隔着河岸都能听见,夕阳下,一棵树静静地矗立在前方。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捕捉,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之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句原文: 江烟漠漠雨霏霏,野饭吹香落钓矶。 三十六陂秋水阔,背人白鸟一双飞。 译文: 江上的烟雾弥漫,细雨纷飞,野餐后的香气飘散在垂钓的小矶边。 三十六个池塘中,秋天的水显得特别宽广,有两只白色的鸟背对着人飞翔。 赏析: 首句“江烟漠漠雨霏霏”描绘了一幅江南烟雨的朦胧景象,通过烟雾蒙蒙和细雨纷纷,营造出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景象通常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呼应,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基调。
【注释】 村行:古诗体裁,多写农村景象,此为五绝。 万里劳行役,驱车趁晚晴——万里:形容路途遥远。劳行役:辛苦的行役。赶路,趁着天气晴朗。 鸦边残照远,雨外断虹明——鸦:乌鸦,这里代指树林。雨外断虹明:在雨水之外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山径高低路,村舂远近声——山径:山路。舂:捣米的工具。远近声:远处和近处传来的声音。 隔林人语寂,一犬吠相迎——隔林:隔着树林。人语寂
注释:村边小路上柳叶在风中摇曳,红彤彤的花朵沾满雨露。 小桥流水的外面,茅屋有两三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春日里漫步乡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以“绿瘦摇风柳”起兴,描绘了春天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形象生动;次句以“红酣带雨花”作结,描绘了春天花朵沾满了雨水的景象,色彩鲜艳。后两句写景与前两句形成了对比,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①村行:田园生活的写景诗。②鸣:鸟叫声,这里指鸡叫。③当门吠:狗在门前狂吠。④起炊烟:炊烟升起。⑤田家:农村人家,泛指农家。⑥水际:水边。⑦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注释】 飐:风吹动。 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紫骝(liú):骏马名,此处指骏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春景的诗。首句写酒旗在东风中迎风招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生意盎然的景象。“茅屋参差绿映红”是说农家房屋错落有致,周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春色满前吹不尽”,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图。第三句写诗人骑马过小桥东时,骏马的嘶鸣声仿佛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这首诗语言朴素、清新自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初离青荔浦,即到绿蘋滨。 - “初离青荔浦”指的是诗人刚开始离开青州荔浦,“即到绿蘋滨”则表示他很快就到达了绿蘋的岸边。 - “青荔浦”和“绿蘋滨”可能是地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地点的切换表达了旅途的迅速和轻松。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心情,既有对未知地方的好奇,也有对家乡的思念。 2. 缓屐随群鸟,闲亭得主人。 - “缓屐随群鸟”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注释: 1. 村行:在田间行走,询问农夫。 2. 一称雨四指:用秤称一次雨量是四指深。 3. 少行更问一:走了一些路程再次询问,说是润泽三寸左右。 4. 彻夜疏复密:从晚上到天亮,雨的分布越来越稀疏。 5. 廉纤实未止:细雨连绵不断。 6. 晓来登长途:清晨起来走很长的路。 7. 已作泥泞矣:路已经变得泥泞不堪了。 8. 少言足五寸:农民的话很少,但足够五寸深。 9. 农言胡乃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村行》。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塞外(边远地区)人烟集,寒威渐不侵。 塞外的人烟逐渐聚集,严寒也渐渐无法侵入。 秋深(深秋)林尚茂,俗厚谊能任。 秋天深入,树林依然繁茂,风俗淳朴,友情深厚。 穫毕农无事,畋馀鹿罢寻。 收获之后农民无事,打猎之余,鹿群不再被追逐。 连村见高廪,稍足慰吾心。 连绵的村庄中,看到高高的谷仓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作者感情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把握全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 “雨后尘氛净”,雨后的清新空气中,一切污秽都被洗刷干净了,诗人的心境也变得清明起来。“夏初景物繁”是说夏日之初,万物生长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前面的“清”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第二句写山中景色,“白云犹恋岭”,在诗人眼中,白云仍然依恋着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