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诗句】
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译文】
产业家家破败,每年诛求不断。
平时不做准备,谁来处理这些?
豪华的门口依旧奢侈,贫穷的柴门已转为贫困。
如果不是在官署旁边,就不用说那些悲伤和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村行”为题,描绘了乡村的荒凉景象和农民的艰难生活。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先,“产业家家坏”一句,反映了农民的产业已经破败不堪,连年遭受官府的搜刮和苛求,使得农民生活困苦,难以维生。接着,“诛求岁岁新”一句,揭示了官府对于农民的剥削是永无止息的,每年都在进行新的掠夺,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作者通过“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两句,表达了对农民无力应对官府搜刮的无奈之情。农民平时没有做好准备,面对官府的搜刮,只能任其宰割,无法反抗。这反映出农民的弱势地位和无力改变现状的困境。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虽然农民的门依然华丽堂皇(朱户),但家中却变得贫困潦倒(柴门转窭贫)。这里的“朱户”和“柴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代表着富丽堂皇的生活,另一方面则代表着穷困潦倒的境地。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农民的苦难。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一句,诗人以假设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如果农民不是处在官员衙门的附近,他们就不用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了。这句话体现了农民对官府的无奈和愤懑。然而,由于身处官府衙门的附近,他们又不得不忍受官府的压迫和剥削。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同时,诗歌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