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午日》是鲁迅在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而非文学作品。这部作品通过轻松幽默的笔调讽刺了所谓的“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追求进步但内在依旧落后的旧知识分子,从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变革和知识分子分化现象的批判。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学记述。这些作品包括诗词、小说、歌谣等,不仅记录了人们对端午节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展现了端午节的文化魅力。例如,屈原的传说和其他与节日相关的传统故事和寓言,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传递了关于端午节的深刻寓意和道德准则。此外,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以及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屈原塔》等,都是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和阅读的愉悦,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和诗歌,如屈原的传说、杜甫的诗作等,都体现了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还通过抒情或豪放的表达方式,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