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云壑一重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云壑一重重。
。
《题茅山李尊师山居》是清代诗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黄尘暗古台,荒草满空阶。
独倚危楼外,愁看落日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黄尘遮蔽了古老的城池,枯萎的野草覆盖了整个台阶。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夕阳西下,令人感到无限忧伤和孤独。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王夫之(1631年-1678年),字而农,号姜斋,别署理水生等,湖南衡阳人,清初思想家、哲学家。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并被誉为“宋学正宗”。王夫之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