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

时人多笑乐幽栖,晚起闲行独杖藜。
云色卷舒前后岭,药苗新旧两三畦。
偶逢野果将呼子,屡折荆钗亦为妻。
拟共钓竿长往复,岩陵滩上胜耶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是唐代诗人秦系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此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睦州(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每行七个字,韵律严谨,节奏感强,非常适合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秦系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平仄声调的变化,使得整首诗既有音乐的美感又有深刻的意境。

诗歌内容方面,诗中的“时人多笑乐幽栖,晚起闲行独杖藜”描绘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幽栖”意味着远离尘嚣,独自在山林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而“药苗新旧两三畦”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种植药材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自给自足,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诗中的“偶逢野果将呼子,屡折荆钗亦为妻”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片段。这里提到的“野果”和“荆钗”,都是自然界中的元素,它们的存在让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诗歌的深层含义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然。这种心态,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保持心灵的平静和纯洁。

《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值得一读,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