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

童初真府召为郎,君与抽毫刻便房。
亦谓神仙同许郭,不妨才力似班扬。
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
唯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龟蒙的《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韵味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陆龟蒙:字鲁望,自号甫里先生、天随子、江湖散人等,出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陆龟蒙早年聪颖过人,精通六经大义,尤其精于《春秋》之学,但科举考试未及第。后与张搏游历时,受其引荐担任湖州刺史的僚属,但最终选择隐居生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皮日休:皮日休(约834—883)是唐朝诗人之一,字逸少,襄阳人,以诗著称。他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咸通八年进士及第后,曾历任多个官职,但在黄巢之乱中下落不明。皮日休的诗歌风格独特,擅长七言律诗,有《皮子文薮》、《松陵集》等传世。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这首诗中,“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表达了顾道士在去世后,其弟子为了纪念师傅而寻求作者撰写墓志铭的情形。
  • 艺术特色:“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这两句则揭示了诗歌的深层含义——生命的短暂和永恒的价值。诗中通过对古代神话人物大椿树和仙鹤的比喻,赞美了那些虽然消逝但精神永存的人物。
  1. 文学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还体现了陆龟蒙和皮日休对于生命、自然以及艺术的独特见解。此诗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这两位文人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 对当代的影响:作为文学作品,该诗在现代仍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1. 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 艺术表现: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陆龟蒙和皮日休高超的艺术表达技巧。特别是“笔锋销尽墨池荒”,这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书法的美感,也象征着知识的消逝与文化的传承。
  • 社会意义: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面对世事变迁时,应如何保持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是陆龟蒙创作生涯中的佳作之一,同时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欣赏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关于生命、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