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初真府召为郎,君与抽毫刻便房。
亦谓神仙同许郭,不妨才力似班扬。
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
唯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
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
童初真府召为郎,君与抽毫刻便房。
亦谓神仙同许郭,不妨才力似班扬。
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
唯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
注释:顾道士的儿子请他为道士写墓志铭,于是顾做了一件好事,在道士的灵前挥毫作铭,为道士留下了千古佳句。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并赋诗一首,以戏之。童初真,字太初,唐宣宗时人,曾任真州(今江苏扬州)刺史。“童初”是其号,“真府”指真州。“许郭”即许敬宗,唐太宗时宰相;“班扬”即班固、扬雄,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
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
惟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题曰《戏赠顾道士》,实为自赞。全篇用典贴切,对仗工整,寓意丰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童初真府召为郎,君与抽毫刻便房。”首联交代了创作背景。顾道士的儿子请作者为他写墓志铭,于是顾做了一件好事,在道士的灵前挥毫作铭,为道士留下了千古佳句。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并赋诗一首,以戏之。
“亦谓神仙同许郭,不妨才力似班扬。”二联承首联而来。顾道士死后,其子为道士撰写墓志铭,诗人也应邀为之撰文。顾道士的儿子请诗人为其父亲写墓志铭,诗人欣然答应,于是诗人写了一首七绝来应允这件事。诗人认为顾道士的才情足以与古代两位名臣许敬宗、班超相比拟,他的书法造诣也可以与他们相媲美,因此毫不客气地说:“亦谓神仙同许郭”。
“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三联进一步发挥了前面两句的意蕴。顾道士去世后,顾道士的儿子请诗人为其父亲撰写墓志铭。诗人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为顾道士作了一篇墓志铭。顾道士生前是一位高官,死后自然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拜谒,而诗人作为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自然也是来者不拒。顾道士之子请诗人为自己的父亲撰写墓志铭,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谦虚地称自己的文章不及古人。“霜缣”是汉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文章。
“唯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尾联点明主旨。诗人说:“我也有文采,但没有地方可以卖它。”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是互相映衬。因为诗人有文而无地卖,所以只好把手中的笔收起来,不再挥毫泼墨,致使墨砚中的墨水都干了。
全诗运用典故,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幽远,耐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