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杭州灵隐寺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杭州灵隐寺》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张祜(约782年—约852年),字承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多以宫词、山水、边塞为主题,其诗风平易近人,流转自然,富有隐逸之气。张祜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被后人传颂,并收录于《全唐诗》中。

灵隐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史书记载,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由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创建。此后经过历代扩建和重修,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宗教场所。作为中国佛教古寺,灵隐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思想的结晶。

《题杭州灵隐寺》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形容了灵隐山的雄伟壮观;“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则描绘了寺院内的幽静景象。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张祜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也表达了他对这座古老寺庙的深深敬意。

《题杭州灵隐寺》不仅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