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永嘉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嘉行》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笔触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的历史场景。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解析:
诗歌原文: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历史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的一场大乱,当时鲜卑族攻破了洛阳,导致晋朝皇帝成为俘虏,公卿大臣纷纷逃散。艺术特色:
- 七言排律:这是一首七言排律,结构严谨,节奏鲜明,通过韵律的变化传达了强烈的感情。
- 生动描绘:诗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生动形象,如“紫陌旌幡暗相触”等句子,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
- 对比手法:诗歌通过对战后洛阳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今昔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惨烈和和平的珍贵。
- 文学价值:
- 反映历史: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文化影响:
《永嘉行》在唐代及之后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传颂,而且对后世文人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教训,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
《永嘉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