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
苍生望已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表达了对亡者的怀念和尊敬。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

  1. 作品作者
  •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的作者是唐朝大臣、诗人张九龄。他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因其才华和品德受到后世推崇。
  1. 创作背景
  • 在诗中,张九龄通过追忆昔日与逝者共事的经历,来表达对李尚书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其一生成就的敬仰。此挽词的创作可能与李尚书去世有关,诗人借此机会抒发了对这位前辈的哀思和缅怀。
  1. 诗歌原文
  •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这句表达了李尚书来自北方,有着杰出的政治业绩。
  •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描绘了李尚书以高尚的道德和忠诚的谋略闻名于世。
  •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展示了他在文学和学术上的成就。
  • “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反映了诗人对此位长者的思念以及对百姓的同情。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展现了其卓越的政绩和道德品质,体现了诗人对过去时代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张九龄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使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官员的颂扬,也是对一种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1. 艺术风格
  • 此挽词采用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
  • 张九龄以其刚健的风格和清新脱俗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不仅是一首悼念逝者的挽歌,更是一幅展现唐代文化和政治风貌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与历史,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美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