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阳朔友人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阳朔友人》是唐代诗人曹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信息:

  1. 作者简介
  • 诗人生平:曹邺(约816年—875年),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即今广西桂林市,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其五言古诗而闻名,曾担任吏部郎中、洋州刺史及祠部郎中等职务。尽管曹邺在京城的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但他最终因《四怨三愁五情诗》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并于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进士及第。
  • 艺术成就:曹邺的诗歌以五言古诗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赞誉。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四怨三愁五情诗》中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采。
  1. 诗词原文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2. 诗词解析
  • 意象运用:《寄阳朔友人》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桂树”这一意象,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通过描述桂林出产千株桂花,象征着友人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同时,诗中的“未解当天影日开”表达了一种期待或希望之意,寄托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尤其是结尾处的“为君移向故园栽”,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要将这份思念之情带到远方的友人身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关心。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社会动荡时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曹邺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 个人经历:曹邺的仕途并不顺利,虽然他曾凭借才学得到了一些官职,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力感。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曹邺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思想内涵:曹邺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疾苦和追求,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寄阳朔友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