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端正春树

一树繁阴先著名,异花奇叶俨天成。
马嵬此去无多地,只合杨妃墓上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端正春树》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写杨贵妃墓旁的一棵春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赵嘏,唐代著名诗人,字承佑,出生于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他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曾参加省试并失败,之后在长安滞留多年,后回江东,润州(今镇江)定居。
  • 文学成就:赵嘏擅长七律、七绝,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尤受欢迎。
  1. 诗歌原文
  • 原文:一树繁阴先著名,异花奇叶俨天成。马嵬此去无多地,只合杨妃墓上生。
  • 译文注释:一棵树浓密的树荫首先名扬四海,它的奇特花朵和奇异树叶宛如自然雕琢而成。因为马嵬山离此不远,只有在那杨贵妃的墓前,才能见到这独特的景致。
  1. 诗歌赏析
  • 意象运用:诗中的“一树繁阴”和“异花奇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描绘了春树茂盛的景象,后者则赋予了树木以特殊的意义,使整首诗更加生动。
  • 情感表达:通过对杨贵妃墓旁那棵树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1. 创作背景
  • 凭吊目的:《咏端正春树》的创作目的是凭吊杨贵妃墓,诗人通过描写春树来寄托对杨贵妃的哀思。
  • 地理位置:这首诗描绘的是杨贵妃墓地附近的一棵春树,它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回忆的载体。

《咏端正春树》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历史意义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