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独宿

洞庭初叶下,旅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只被浮名系,宁无愧海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江独宿》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被贬谪后所承受的孤独与忧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刘长卿: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籍宣城(今属安徽)今属安徽泾县桃花潭,号幽玄子。唐代著名文学家,后人亦称其为“刘储光”。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五言律诗派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和赠别作品。
  1. 创作背景
  • 刘长卿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因事获罪被贬为睦州司马。后来,他被贬至岳州,任衡州司马。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多次官场上的打击与挫折,最终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被任命为随州刺史。然而,不久之后,他再次被贬至潘州。这次贬谪使得刘长卿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写下了许多表现自己政治失意与人生感慨的诗句。
  1. 诗歌原文
  •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洞庭湖边初降的叶子,映照着一个孤独的游子,心中充满了无法承受的愁苦。
  •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远方的天涯,而青山和宽阔的江面展现出一片秋天的景色。
  •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一生为官,仕途坎坷,到此时被贬时已是白发苍苍。我不远万里,赶往滨水之地隐居,来度过剩余的时光。
  •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长久地被官场虚名拖累,让我怎能对海鸥毫无惭愧之情呢?
  1. 诗歌解析
  • 环境描写:诗中的环境描写非常具体,如“洞庭初下叶”描绘了洞庭湖边的落叶,“明月天涯夜”则展现了夜晚的明月和遥远的天际。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从“明月天涯夜”到“一官成白首”,“久被浮名系”,诗人的内心世界被深刻地挖掘出来,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感。同时,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被贬谪后的失落与孤独感。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心境的流露,也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背景下的一种普遍情绪反应。

《松江独宿》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刘长卿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简短而富有意境的诗篇,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心路历程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